睡飽飽來品嘗悠閒早午餐-有時散步
● 有時散步(←可點連結)
再來前往來台東前,WEN就超想去看看的景點
喔不! 是學校~
號稱台灣最美的小學...
▼ 豐源國小
豐源國小位在南迴公路要進入台東市必經之路
很多網友稱它為台灣最美的小學
建校已經五十餘年,也算是有歷史的小學
因校舍年久失修
在兩年前重建,就變成今日模樣....
藍白色相間的建築,建築的上方像海浪般的曲線
圓拱型的窗戶搭配藍色弧型的欄杆
川堂的玻璃好似哥德式教堂的彩繪玻璃
濃厚的地中海風情
美的彷彿就像國外般浪漫...
藍白風情的建築,將國小打造的像度假勝地般悠閒
也讓人羨慕在此上學的小朋友們
應該就好像每天都在國外上課的感覺....
要不是太熱...
這也會是很棒的外拍景點吧!!!
接著無目的的往知本開去...
停在知本森林遊樂區前...
但沒打算進去...haha
倒是對外頭賣的溫泉蛋深感興趣...
▼ 決定先來一顆,假跨買~
覺得竹簍好口愛...
一顆10元
還是用紅殼蛋呢!
ONG,好好吃!!
雖然老闆臉臭臭,但他幫我們燙的恰恰好呀!!
打算再往昨天的路線開去
補一下初鹿牧場,去看牛牛~喝牛奶
但...
人也太多了吧!! 光入口處要進去就排了好長好長...
放棄此行程,拍照當到此一遊...
繼續一路向北
來到池上,甲便當~
▼ 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
民國八十九年,集山機構將六十年老店池上飯包
導入新的經營團隊,重新命名為「悟饕池上飯包」
民國九十一年
「悟饕池上飯包」與「池上鄉公所」及當地士紳捐助早期農家器具而成立「池上飯包博物館」
民國九十八年,將原來的「池上飯包博物館」從靜態式展覽飯包歷史及農家文具
改造成互動體驗式,將飯包歷程以模擬早期實景呈現給遊客
體現古早味與一些即將消失的早期文化,並重新命名為「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 」
▼ 排隊買便當...
(不管幾點都還需要排隊)
池上飯包的歷史,要從昭和十五年,李家阿嬤陳雲女士的蕃薯餅說起
至今已七十多年了
飯包的創始是花東鐵路由花蓮至台東約需8小時
到站旅客都饑腸轆轆,卻沒有東西可吃
而當時先輩在車站前賣蕃薯餅服務旅客
後來為體諒出外人的辛苦,開始製作飯包在月台叫賣
古早的「池上飯包」是用曾經進貢日皇的池上米,炊製成米飯
再以手工捏製成三角形飯團,放在竹葉上
其上舖放卜肉、黃菜頭、烤肉乾、豬肝、瘦肉片、一小塊蛋餅
及當地大坡池所捕獲的小蝦和麵粉油炸成的及梅子以幫助開胃
包裝後將其以油麻繩繫牢,頗受旅客青睞
池上飯包隨著時代的演變
早期的飯包,後來也放入燒肉、卜肉或以古法製作的醬菜,並以木盒裝妥
早期因為沒有盒子,所以當時並不稱為便當,而叫「飯包」
因為不是馬上就要吃,為了保鮮
飯菜都要做得乾一些
以維持鮮度及口感。這就是「飯包」的特色
▼ 二樓展示了許多古早使用的器具
我想應該也是捨不得丟,變成展示是最好的
吃飽喝足
下一站踏上城武哥走過的路-伯朗大道
▼ 人潮車潮真的是多多多
寫這篇網誌的時間點好像太晚了...
伯朗大道的負面新聞有夠多
既民眾踩踏稻田遭農民反感後
就是剛發生的颱風把金城武樹吹倒了...
還好我很幸運的有看到金海一片的稻田
也看到樹兒還在...
回市區又經過鹿野哩!!
心很癢的說要不要再衝上去
看看看不看的到內褲兒~(羞)
下午來果然就是不一樣
大家都是早上起不來呀?~人潮多很多
販賣部也全開
來買份石板山豬肉,準備看球兒們升空唷!
這次就真的是第一次看它們
從扁扁的躺在地上
順利立起再升空...
就在以為沒內褲球失望時
猛然看到他平躺在草原上嚕!!! YAYAYA~
看著他慢慢變大....(羞)
哈哈! 主持人說...
內褲的主題曲是 "燃燒吧!火鳥"
大家懂他的幽默吧?
還有這個醜臉妹妹
名叫奧莉薇~
ya
任務達成!!!
下圖一定要擺
大家有發現那位弟弟嗎?
現場有提供小內褲給拍照喔!! 超口愛的~
下午場熱氣球bye~
晚餐吃很多人推薦的-比薩阿伯
▼ 比薩阿伯(←可點連結)
好久沒吃到這好吃的手工PIZZA喔!
BTW
台東超夯飲料連鎖店
▼ 走到哪都有他的身影-叮哥DINGO飲料鋪
有來台東的朋友可以來飲一杯~
當作是來過台東的最佳證據~哈哈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隔日一起床
在機場吃個便當就準備登機回台北嚕!
回程是立榮螺旋槳飛機
真的好不穩....每次搭,每次怕怕的....
台東BYE BYE...
更期待下一次的旅遊嚕...........